惠州纪录片《讲古仔》以讲故事形式 传承本土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18-7-19 6:27:1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讲古仔》总编导胡鹏飞介绍,“讲古仔”的意思是说过去故事的人,策划拍摄共100集。6月9日首映的是第一季,共12集,主题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非遗传承人和非遗相关人物的方式来展示惠东渔歌、李家拳、黄金酥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古仔》将通过年轻人喜欢的网络平台,如东江传媒网播放。

  李家拳第七代传人李子兴说,在传承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比如学习者无法等,他认为这样的纪录片很有意义,可以让市民更好地了解惠州市的非遗文化。

  据介绍,《讲古仔》是由惠州市文广新局、市文化馆、惠州广电新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大型新原创文化项目。市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说,《讲古仔》是惠州市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式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希望借助《讲古仔》的放映,能够让更多的市民了解非遗、参与非遗。接下来,惠州市也将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力度,借助网络传媒,发动市民群众及社会组织提供非遗线索信息。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前身是文化遗产日,2016年9月经国务院审批通过,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据了解,目前惠州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21项、市级54项,县(区)级103项,包括惠东渔歌、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小金口麒麟舞、黄金酥丸制作工艺、舞火狗、大亚湾渔家婚嫁、莫家拳等一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近日,一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音乐盛宴——“渔歌声声颂党恩”大型文艺专场演出,在惠东县文化中心剧场举行。

  “涛涛南海波连波,疍家苦水比海多。满肚苦水何处诉,出口化作疍家歌……”演出现场,一曲《双月湾的疍家人》仿佛把人带进那个远古的海上生活场景。而《梦萦双月湾》奏响的时候,不少观众还能从其中捕捉到渔民织网、晒网、捕鱼及与海浪搏斗等元素。

  此外,旋律如大海般雄伟宽阔的《迷人的港湾》大合唱、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渔歌随想》、原生态渔歌和创作渔歌《白丝丝》、舞蹈《春满渔港》等轮番上演,给惠东观众奉献了一场“渔歌声声颂党恩”的文化大餐。据介绍,绝大部分作品曾代表惠州市到全国、省,包括在国家大剧院、广州星海音乐厅等国家和省最高艺术展演过或获过。

  记者了解到,此次专场演出由惠州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携手惠东县委组织部、市老年大学、惠东县老年大学举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不仅展示了具有惠州文化特色的原创渔歌作品,还展现了充满正能量的时代。

  为响应我国“文化遗产日”活动,近日,以“文化遗产人人,人人共享”为主题的2017年龙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县城东较文化广场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和传承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遗产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遗产。

  “与往年相比,2017年的非遗项目展演活动不仅局限于舞台表演,还增加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摊位,并邀请传统技艺的继承人现场展示制作技艺。”据龙门县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当天的活动除了综合展示该县非遗项目,还有民间工匠现场制作大笼糍、龙门年饼、龙门艾糍、林村盒箩、虎头花灯,由非遗传承人表演的《龙门山歌》《龙石头醒狮表演》《舞火狗》等节目赢得群众阵阵掌声。

  龙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当前已有6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线索,其中已获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项。目前,舞火狗项目正在进行国家级申遗当中。该负责人表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省、市项,这些荣誉应与大众分享,希望通过展演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社会,使其得以传承。接下来,县有关部门计划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校园,让学校多举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活动,使学生加入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东江时报 惠州日报 南方日报)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