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国崛起》看纪录片的表现手法

※发布时间:2018-7-14 5:34:5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纪录片是一种内容追求本真、贴近拍摄对象主体本身的片种,它的内涵就是“真”,并且注重影片的画面质 感,2003年,中央局组织了一次集体学习,内容是“15世纪以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这便是《大国崛起》产生的背景,而《大国崛起》的出 现让中国电视纪录片重新受到了关注,在内容方面另辟蹊径,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本文旨在从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出发,分析其表达方式的特点,只有在表现手法中找 出出彩的地方,方能引起受众对纪录片的关注与兴趣,从而使纪录片“飞入寻常百姓家”。

  纪录片是一种追求真实的电影类型,界范围内,最早给纪录片下定义的是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1]。20世纪50年代末,纪录片在中国开始起步,到今天为止,纪录片在中国发展了50多年,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它的发展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电视发展的缩影。

  起初的中国纪录片,主要内容集中在风光片,人物纪录片和片上,较为贴近人文社会领域,比如《古都西安》《话说长江》等,也有很好的反响;但是,将世界 大国的近代发展史作为纪录片的内容完整通俗地传达给观众,《大国崛起》可以说是站在了领跑处,大部分中国观众只了解我们本国历史,而对世界其他大国的历史 却毫无所知,本文认为,正是存在这样的盲区,才能让《大国崛起》大放异彩。但是,如何将枯燥而遥远的内容传达给现代观众,便是纪录片应该考虑的问题,所 以,本文通过分析该片的表现手法与方式,总结此类纪录片应该如何拉近历史与广大受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在时间与空间上对纪录片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关系,日本一直以来以模仿中国的制度来发展,然而,随着佩里将军闯入横须贺港,代表美国总统提出了开港通商的要求后,日本了巨 大的危机,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沉沦,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大国的欺 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原因在于佩里在登陆之前,日本已经认识到世界是由很多国家组成的,日本是这些国家中的一个国家,因此,当佩里登陆时,日本把它 当成国家对国家的交涉来进行,所以,没有“天朝上国”观念的日本发展极其迅速。

  分析《百年维新》,不仅能看到电视纪录片中多样的表现手法,也能从另一角度清晰的看到邻国的崛起之,在今时今日,该片用历史的眼光和全球视野为中国的发展寻找世界性坐标,促使中国本土化发展的同时借鉴他国精华,让中国更加稳固地世界。

  1.再现。所谓“再现”,在哲学领域属于客观范畴,是指客观,是纪录片的影像探索,其直接的指向是对历史的影像追寻[2],在这里“真实再现”在叙述 时能够增加情节性,丰富片子的影像,从而不会让观众觉得枯燥;严肃地对历史负责意味着其底线是不能影像的真实感。《故宫》总导演周兵说:“到目前为 止,我认为这一类型带有知识性和说明性的真实再现的使用是值得鼓励和的,而另一类带有意向性和抒情性、具有视觉想象力的真实再现的使用要十分的谨慎” [3]。

  本集多次运用了影像再现手法,在解说词说道:“日本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殖民地”时,镜头画面闪现出日本军队大兵压境的影像,形象生动的刻画出日 本军国主义的特点,在解说词直接简单的叙述中,影像的运用更增添了补充内容情节、强调画面细节的作用;同样,在解释“日本的扩张的战争一个接着一个” 时,大量的影像史料呈现在观众眼前,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九一八事变,附以影像画面语言的阐述,弥补了解说的空白,并且在“崛起”的历史当中,看到了日本发展 过程中的弊端,也彰显了本片的客观性和中国人宽容的胸襟。

  2.表现。纪录片在创作过程当中,往往会渗入创作者的主观表现,纪录片的创作目的远不止再现真实的物体,是一种方法和风格,纪录片创作的真正目的是创 作者借助可视形象寄托自己的情感,并以此去震撼观众的心灵,是创作者通过对客体的表达与描述,实现与观众在上的互动。

  通过观看全片可以看出,海洋的画面在片中占了较大比重,仅在片头中海洋便贯穿了始终,这里,海洋要表现的并不仅仅是海洋本身的含义。第一,海洋对于15世 纪以后首个大国崛起的葡萄牙,有着特殊的意义,海上之的发现,使葡萄牙摆脱了贫穷和落后的境遇,并且启动了征服大海的行程,让葡萄牙从此了崭新的道 。第二,翻滚的巨浪和浪花,表现着后浪拍打前浪的自然现象,也预示着新的力量总是不断地取代旧的力量,革新的浪潮推动着大国的进步,推动着大国的崛起。

  对于日本来说,海洋也有着鲜明的含义,当佩里将军带着军舰开到东京湾时,日本还处于锁国状态,但是,海洋使日本打开了锁闭的国门,成为日本国运的转折点。 1871年,日本岩仓使节团搭乘美国“阿美利加”号横渡太平洋,开始了他们对文化的考察。海洋成为了连接日本与先进文化的桥梁,也使岩仓使节团为 日本的近代化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同样,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日本成为了众矢之的,日本成为战败国的结局不可扭转,海洋既了日本的兴盛与繁荣,也 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本质的,海洋对于日本,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3.高科技的运用。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的诞生,还要依靠先进的拍摄机器和强大的电脑后期技术,通过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够制作出一部经典的纪录片。

  在本集当中,较为明显的是动画特技的运用,在黑船来航、小型蒸汽机的开动、两个日本青年夜黑登船、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等场景中,均运用了动画特技的表现手 法。历史的本相复杂而难辨,一切试图完整再现的想法可能是自寻烦恼,没有人能够真正还原历史的岁月,所以在不影响历史真实性的条件下,运用动画特技等高科 技技术来向观众传达相关的历史知识是必要的。在小型蒸汽机的开动这一场景中,若单是解说词的解说,我们很难想象“围观的日本官员”是如何围观,如何感叹 的,但附加上动画配以解说之后,这一事件便丰满了起来,也为“日本和大洋彼岸间的差距”这一解说词的引出做了很好的铺垫。动画特技的运用使本来沉睡在书本 中的历史知识灵动了起来,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也不会觉得历史类纪录片枯燥无味,反而增添了浓厚的观看兴趣。

  4.视听语言的运用。随着纪录片所要表达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它所依托的手段越来越先进,这就纪录片的语言表现系统越来越多元化。它不再是声音或画面某 一种单一形态,而是主要由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声画结合的综合语言三大类,构成了现如今纪录片的语言系统,这些不同的语言系统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表意职能, 从而纪录片便可以越来越细致地表达我们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社会民生以及历史文献,这便增加了纪录片的立体感。

  同样是小型蒸汽机车的开动这一场景,还运用了视听语言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在这一场景中,解说词这样说道:“当一部小型蒸汽机车在专门搭建的轨道上开动起来 的时候,围观的日本官员从飞转的车轮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大洋彼岸那个世界的差距。”画面中,我们看到从动画的火车机车中切换到了火车转动的车轮,最后 转到了喷着蒸汽的火车机车头,同时配以火车开动的轰鸣声和飞转车轮的滚动声,整个场景中视听语言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画面与声音相得益彰。

  5.设置故事情节。在纪录片中,设置故事化的情节是十分必要的。纪录本身便是枯燥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单纯的普及必然会产生呆板、生硬的效果,于观众而言, 便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这样一种“被接受”的状态,一定会有大多数的观众不买账。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观众需要的是趣味性,故事性,情节性的教 育,这样,在保持拍摄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冲突化、情节化的故事就成了纪录片内容所必不可少包含的元素。

  本集中,在两个日本青年夜黑登船这一情景当中,就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方法,带动了观众的好奇感,解说词说道:“一天夜里,两个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国黑 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里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由此,便使观众陷入了好奇的探索当中,他们是谁?他们有没有被杀头?他们的未来是怎样的?但是,片 中并没有给出相关答案,将悬念留给了观众,笔者受好奇心的,便接着查了下去:这两名偷渡者回去以后,被其所在藩主判处,他们是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的 吉田寅次郎和涩木松太郎,吉田寅次郎后改名为吉田松阴,是日本近代思想家、明治维新的[4]。

  自从出现了纪录片这种艺术样式以后,纪录片便以很快的速度在发展,它从电影、电视剧和绘画等艺术形式借鉴了许多好的方面,随着纪录片人的不断尝试,纪录片的表现手法越来越多了。

  在拍摄纪录片时,不仅要关注拍摄对象本身的特点,还要明确我们想要通过镜头表达什么,传递什么,只有把所有想要表达的情感凝聚成一点,通过多样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才能够拍摄出经典的纪录片,才能让观众觉得纪录片也是有生命力的。

  《大国崛起》是一部成功的电视纪录片,它有着宏观的社会背景和,有着良好的,并且在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元素[4]。《大国崛起》 体现出各个国家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同的规律,这便是其主旨,它引起了专家对现阶段世界历史与现实的认知程 度,也说明了内容的时代与社会责任感对纪录片而言更为关键。(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2] 胡智锋,江逐浪.“”与“造像”——电视真实再现探密[M].:中国电视出版社,2006.

  [4] 《大国崛起》节目组.大国崛起?日本[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