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初心和使命——读石英散文集《历史的红色纹理

※发布时间:2020-5-14 2:59:5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a型血人的性格石英《历史的红色纹理》一书收集了70篇浸润着红色文化的散文,大多为作者近年新作,有不少值得注意的特色与新意。

  书中散文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作者饱含深情抒写建党、建军、新中国成立相关纪念地和遗址的文章,如《闪光的征程》《回眸雪山》《杨家岭的感觉》《长征途中的非常春节》等。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几十年间,石英利用休息时间,远赴嘉兴、南昌、井冈山、遵义、大渡河畔、延安等地瞻仰考察。不限于人所共知的红色纪念地,即使地僻边远交通不便的胜迹,也不惜千里跋涉,有的还去过不止一次。如30余年前,对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创建者之一邓恩铭烈士原籍贵州省荔波的寻访,辗转多日方才如愿。又如长征途中川南叙永石厢子(又名“鸡鸣三省”)会议遗址,作者先后去了两次,终于找到当年同志的房东肖有恩后人,感受由此加深不少,文章更加深切、具象,让读者如亲临历史现场。

  另一类文章则书写战争年代作者亲历的场景和事件,侧面反映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第一次看到“讲线年春作者在外村上高小,放学回村前校长给他一个“任务”,带上一卷密封的“纸”,叫他交给本村一位教音乐的进步教师。中途伪军,因他是“小孩”未被而有惊无险。后来才知道他带的是胶东区党委翻印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类散文中,字里行间流溢着作者对前辈家深挚的之情。《忆解放区中小学课本及其他》使我们了解到在战争中,我解放区的党政领导重视教育事业,重视师资培养和选拔,因此,解放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具有良好文化基础。《时代的语汇》列举了那个时代流行于解放区的常用语,有的词语虽与现代重合,但具体含义不尽相同;另有一些时代用语,说起来十分有趣,饱含群众智慧。文章经由日常用语的变化,刻画时代变迁。

  该集散文在谋篇布局和语言文字上特色也很鲜明。作者并不刻意追求谋篇之精巧,文章读来有一种“功到自然成”的驾轻就熟。也许与作者从事诗歌创作相关,这些散文文字讲究,富含韵味。自然与诗化相融合,读来便颇不寻常。比如:“瑞金,这个赣南的不大不小的县份,在中国历史上多半是最小的‘都城’,不过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初期,却拥有当时素质最为优良的人口,而且完成了一次果断的大迁徙——近10万军民甩掉妨碍前进的辎重——背负起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红都”瑞金》)散文笔触,情景交融,有韧性又有温度。

  国庆前夕读到石英所写短文《红色血脉流贯笔端》。“笔端”一词很实在,因为作者仍是用笔写作;“流贯”二字也很贴切,是从内心流贯到纸上的。这在一些写人篇目中体现得更切。如写杨靖宇“以干净的空腹向历史证明:一个真正的员,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自己一无所有——空身而来空身而去,死而无憾”。写普通员和普通人也是这样,如《她,那时不叫明星》写百姓对文工团员兰娟的不舍与缅怀:“有人指认第二排第三座坟就是文工团员兰娟的长眠之处。但许多乡亲还是地不肯相信,宁愿认定兰娟永远南下了,哪怕不再回来。事情又过了很多年,在我家乡一带,老一代人们说起她当年塑造的英雄,都不称呼剧中人名,而统称‘兰娟’”。文章以“侧笔”行文,感情别具深挚、彻入骨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重庆11月19日电(记者李松)最新发布的水土保持公报显示,2018年重庆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2.58万平方公里。其中,三峡重庆库区水...[详细]

  南昌11月19日电(记者姚子云)记者近日从江西省林业局获悉,目前,江西油茶林面积达到1562万亩,其中人工高产油茶林面积562万亩,茶...[详细]

  11月19日电(记者齐中熙)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如何在传统建筑施工领域加以应用。在京沈高铁始发站——星火站记者看到,...[详细]刷漆http://www.cheny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