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科幻片的城市管理!上海浦东“城市大脑”20预计十月上线

※发布时间:2019-9-3 8:30:1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玉米地里的大嫂去年11月,习总来到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考察,透过大屏幕和一块块精细化管理的功能模块,了解了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转眼9个月过去,这个掌管着大大小小治理数据的“城市大脑”又有哪些新进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回访式调研就来到了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而在这里正上演着通过高效、科学的“城市大脑”管理,维持城市有序运行的一幕。

  记者们走进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看到,巨型蓝色电子显示屏占据大厅一整面墙。时间滴答一秒,屏幕上的浦东全境动态信息地图就闪动一下。1200多平方公里的浦东大地上每天发生的点滴“故事”,都在这个“城市大脑”上。浦东景区客流、交通拥堵指数、生活垃圾处置等城市运行数据实时;工地不文明施工、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50多个智能化场景分析在线运行。

  据了解,“城市大脑”以城运中心为载体,通过对综合数据的智能分析,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物联网、视联网、数联网等平台对接,建设完善“神经元系统”,判断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迅速“对症下药”。

  浦东新区城运中心副主任陈炜炜表示,目前针对民生服务痛点、难点问题,包括渣土车治理、工地监管、河长制、居家安防等,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内的对应智能管理专项模块进行了迭代升级。如,已在工地监管方面升级了算法,只要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没有戴上安全帽,就会被“城市大脑”识别,并且后台会迅速反馈给工地负责人,第一时间责成工地整改,同时这一信息也会同步推送至工地质监站,使监管人员获取第一手信息。

  “相比于传统方式中耗费大量的人力来四处巡查,‘城市大脑’上岗后可以为相关监管人员提供最有利的数据支撑,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陈炜炜说。

  截至目前,“城市大脑”正在迭代升级,已实现数据广归集,累计接入109个单位341个系统、归集使用数据11.8PB,部署物联设备近4万个、与共享视频8000多。

  浦东新区的“城市大脑”并非一个“大而全”的大脑,为了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浦东新区的36个街镇都已陆续建立起城市运行分中心,一方面接收来自区中心的任务,另一方面也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模块功能”,精细管理自己辖区内的问题。如,花木街道是浦东新区内区域面积比较大的街道,区内人流也较大,而随着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快递分拣占道的情况也比较突出。花木中队副中队长顾静告诉记者,有关快递占道现象,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新的管理办法。

  花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城运中心主任则表示,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更新大脑模块,利用分布于街道内的视频系统实现管理前置,在快递人员没有开始占道之前,或者已经发现占道及时赶到劝阻,这样就不影响周边的交通通行。

  而地处城乡接合地带的周浦镇也根据自己辖区内的特点,更新了大脑的模块。如,由于辖区内电动自行车数量较多,因此相关盗窃案件也是居高不下,一度成为当地老百姓十分头疼的问题。为彻底解决辖区内偷盗案件高发问题,周浦镇为辖区内的电动自行车都安装上了防盗芯片。一旦发生电动车被盗,居民们只要报警,工作人员就可以在周浦镇城市运行综合管慧平台上顺利调出该车辆的运行轨迹,从而准确定位到车辆。自从安装上防盗芯片后,周浦镇端掉了五个盗车,相关警情下降了72%。

  老人也不怕走失了。周浦镇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吴蓓表示,在城市大脑中有电子围栏的概念,一旦失忆老人走出围栏,“大脑”会立刻有反应,并将老人出走的信息反馈给家属,以便及时寻找。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城市大脑”不仅仅在区、街道应用广泛,一些信息化的手段在乡村也得到了使用。周浦界浜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其“口”服务站安装设备,并设置叫号服务终端和高拍仪监督终端,引入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智慧平台,村民也可通过家里的电视对村干部工作进行评议,而周边交通事故等都能通过及时发现,避免了更大的安全事故与人员伤亡。

  据悉,按照习总“联合、即时、协同、智能”的要求,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2.0预计份全面上线版本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化、可推广化更是倍受期待。

  财成国际

关键词:科幻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