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燃爆的科幻片《降临》还有料?线性思维催生未来企业家从“单元人”到“多元人

※发布时间:2017-11-14 9:12:3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80后英国海归,学习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游学了欧洲近20个国家。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文化,是需要和那个文化的人交流,要去那个文化的地方亲身感受。是一个等待“奇点”的人,科技的迭代和进步会进一步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是一个未来主义者和全球自励。

  我今天想分享一些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结合最近因为去美国考察科技公司,和相关领域的一些人交流以后的一些感受。

  我是在的时候看的《降临》,一起的有在LA认识的做用VR呈现数据分析,提高交互可能的美国人Tylaor;斯坦福在读,小学移民美国做旅游平台saas服务的羽中;以及充满能量的放弃了摩根斯坦利的工作,打算要做self actualized organization的女生siqi,他们3个都是90后。

  电影是近年来我看过最棒的影片之一了,到现在还能有强烈的画面和音效印刻在脑海里,这个离不开整个片子所在探讨的主题是值得深度思考有关。

  整个片子从外星人突然来到拜访地球,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地球人试图去了解对方意图开始展开,从而围绕“交流和分享”来警示我们文化的包容,尊重和理解的至关重要。

  对已经是一个多元文化存在的未来,不管川普这样的总统是否出现都不能愈演愈烈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也是意味着我们要思考如何做一个全球化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个国家和某一个文化或者教。

  片子里面还阐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女主角试图在破解外星人语言的时候,慢慢的她进入到了外星人的思维方式当中,其实也是在侧面说明了一个理论,就是当你在用另外一种文化的语言在表达和思考的时候,你的大脑也逐渐会变的具备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

  而“语言”是当时外星人提供给人类最为厉害的“武器”。有点像《安德的游戏》当中的虫族女王和《三体》当中的三体星人,他们是用意识流和脑电波在传输想法,可以实现无缝交流。

  说到这一点,目前全球都在面临的类似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像摩尔定律一样,目前正在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在加快,而人类已经面临大量的新的挑战和选择,如何用好这些科技带来的“新武器”,是让这些技术成为构建更加美好世界的工具呢,还是让我们更加撕裂,更加矛盾,社会冲突更加激烈?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不断有在重演。10年前我在英国,看到英国的公共福利制度让当时的我感觉英国才是主义国家。在那个时候,我是刚从中国出来,20岁左右其实对主义的想法是抱有着乌托邦式的否定,觉得理想很好,实现几乎不可能,特别从校园生活过渡到社会的那个阶段,更加感觉到现实的生活和电视里(尤其是),和从小受到的“真善美”的教育是差很远的。

  那个时候,我记忆非常深刻的,我父亲经常和我说的为人哲学,叫:“害人不可有,防人不可无”,朴素的解释了这个世界并不美好。(当然后来,当他50多岁的时候,他的认知,我觉得又到了一个新高度,那个时候是09年我从英国回来的一次过新年,他说人要打开心,去更多的包容,不要预先认为别人是有坏的想法的”。有点像我经常举例的,“看山”理论,其中道理和斯坦福大学建筑系的一个设计思维的理解是殊途同归的。那句话叫“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其实50岁之前我的父亲是从看山是山,到了一个看山不是山的阶段,而后来的他,我说到了一个新高度,很可能的就是他理解了看山还是山。我曾经一度认为,能够理解看山还是山,是一个像追求武学奥义一样难的事情,可能穷其一生,我都无法做到,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我有点像某个武学奇才一样,已经参悟了。(有点夸张,哈哈)

  这个要从我在06年,当我22岁的时候才有开始对人生是为何这样的认知和思考,让我可以更加从不同的维度来看待很多人16-18岁的青春期可能就在想,有些想很清楚的事情,有些就放弃而周边社会价值给你的不同有关。

  因为我从小的经历导致的比较所谓“晚熟”。我虽然不是一个一直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但是我从小喜欢看书,从《汉书》,《东周列国志》,《七龙珠》,《乱马》,我一直生活在一个现在称呼90后的一种二次元空间和世界,我得到的世界观更像是《太空堡垒》里面所描述的人类和天顶星人之间的种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射雕三部曲》里面所的关于“吸星“和“独孤九剑”的对世界的本质的认知,是《变形金刚》里面的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友谊和共同抵御外敌的。

  所以当我到了英国以后,在我20多岁的年纪,才真正受到了人生意义思考的冲击,因为英国并不是我原来在中国所认知的英国,他不是一个充满铜臭的资本主义帝国,不是一个雾霾严重,伦敦被称为雾都的地方,不是一个有冻死骨,人人被剥削,颠沛的国家。

  相反的,很多人在过着简约的生活,人们对层面的追求更加注重,伦敦的天空在我的飞机飞过的时候,是蔚蓝的,而且整个世界是明亮的,就像各种小资的文艺片里,或者现在用美拍加了个漂亮滤镜一样的充满细碎的阳光,更何况失业的人可以拿着不错的救济金和提供的公租房,甚至对那种因为赌博手指被砍掉一个,之后因为抢劫被去关了几年,出狱以后,一样生活的还人模,可以有很好的社会保障福利的,在中国估计是唯恐避之不及的人群,一样有自己舒适的,并且开始皈依教了。

  他其实某种意义上让我觉得更加如鱼得水,似乎英国才是我家乡。(当然这个是完美的一种设想,不是什么都是真的完美,只是我想表达的是那种的氛围,多元的文化,人和人之间的友好意)

  因为是科技让我在95年就在玩《新剑奇侠传》,就在用盗版光盘在看《新世纪战士》,是让我在99年玩文字的mud游戏“江湖”和第一个大型的在线游戏《万王之王》,也是那年注册了第一个qq账号,而且在国外的论坛和一个的女孩聊天,才知道她对中国的认知是“熊猫”和“功夫”,也是才会在05年开始用msn space写blog,认识很多意大利,俄罗斯和西班牙的朋友,也在读到了很多从小就出国,甚至在国外长大的华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说起来,他们很多年前在博客时代就和现在微信一样,已经在晒食物,晒生活,晒各种点点滴滴的,只是当时用的是比较高级的单反相机。

  这次美国之行,很多都是印证了我之前的设想,在ces上看到了很多新的科技和人潮涌动的对科技的渴望,在其中的一个after party参加了《场景》the age of context的作者,科技人,未来主义者Robert Scoble的新书《The Fourth Transformation》的签售会,他分享了最近两年他走访的AR/VR/MR公司的,并且非常乐观和充满的讲了他对未来社会方方面面的维度会受到这些技术冲击的预测。他说人和人之间的社交边际会被彻底打破,人和人的交互方式会彻底改变。

  听到了HI模拟人脑思维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家Vivienne Ming对人工智能可能对社会的冲击的分享,她是福布斯2013年全球前30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她说,不是人工智能是否说会像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所担心的说人工智能是否会到人类这个,更紧迫的是我们作为人类社会怎么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变革对工作,对文化,对社会秩序,对教的冲击。她举例说,原来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会让很多蓝领工人失去工作,但很少覆盖到说银行在应用了人工智能以后,裁员了很多收入很高的所谓精英白领的分析师。

  在和founders space ,福布斯评选的全球10大孵化器之一的CEO SteveHoffman交流过程中,他的观点几乎和Vivienne Ming如出一致,只是他说的领域更广,从生物技术到机械工程,他已经亲眼目睹了这些技术从萌芽到对整个硅谷甚至全球的影响和冲击。

  关键是他的一个观点还特别打动我,他说他喜欢看各个国家的小说,因为在看这些小说的时候,他可以进入到另外一个语境和文化的人群中,尝试从她们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这一点和我以前在读《村上春树》的小说的很像,村上他的小说不仅只是不同的几个故事,而是构建了有一个连贯的对话和价值体系在当中,在阅读的时候,你会进入他的思维模式进行考虑和看待这个世界。

  还去了赫赫有名的奇点大学,我一直很向往“奇点”这个词。因为在06年时候,就接触了机器学习理论,当时特别关注在这个领域的HugoDe Garis教授,他不仅仅是最早的通过模拟神经元细胞来构建可进化的人工智能机器的研究者之一,同时他还是科普的读物《智能简史》的作者,在10年前,这本书就在讨论Vivienne Ming所说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对社会整个体系的冲击,作为人类如何应对。

  关键他还给出了他的一个解决方案,他的另外一本书,关于叫多元人和单元人的论述,是说有着多元文化经历的人,他们更能学会从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去考虑问题,能够更加包容和理解,能够意识到交流,合作,共享和协同的重要意义,而单元人,因为受到本身周边强烈的单一意识形态的影响,往往很难理解多元人的认知,并且会出自某种过度的自尊或者爱国主义,出现的强烈的对多元人的抵触心理。

  就像今天分享开头的《降临》,如果外星人给了我们最强大的武器,如果我们大家都是多元人,应该就不会出现电影里中间时候单元人肯定会发生的猜忌和不信任。

  空间社是专注空间产业的社群, 是空间产业联盟的秘书处。本号为空间社信息发布平台,此外,空间社还有定期线上群分享、百场线下风暴、行业论坛及走进空间交流等活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