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纪录片历史谎称古代中国人不航海

※发布时间:2017-9-22 23:12:0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7月6日晚,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在其脸书公共主页分享了所谓南海纪录片的最后一集,网友分享扩散。这部纪录片为菲律宾制作,共分三集,每集约20分钟,以介绍南海问题为名,推销其在南海所谓主张,实则、为其国际仲裁闹剧造势。

  这部纪录片全部使用国语菲律宾语,不使用菲律宾的语言英语,也没有配英文字幕。一部涉及其他国家的纪录片,英语又是菲律宾语言,使用当地的菲律宾语,也许菲想向自己国民一种不足与外的窃语。

  7月7日起,菲律宾代表在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参加听证会,就所谓菲律宾的南海主行。菲选择6日晚间发布纪录片最后一集,明显是为这场闹剧造势。最后一集的名字是《·海洋立场》,就是菲选择国际仲裁的目的。

  阿基诺在脸书分享这集时用菲律宾语评论:“这周,我们的代表团为了捍卫我们在‘西菲律宾海’的权益已前往荷兰。”这显示出阿基诺及菲选择时机的明显用意。

  这部纪录片一直强调黄岩岛、美济礁等距离中国远,而距离菲律宾近,声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支持陆地接近原则,还借英国公司BBC记者比尔·海顿的话称,中国不考虑距离远近、中国的历史都是“臆想”等。

  而这种以地理远近论某地主权的做法,国际上反例不胜枚举。比如,英国的海峡群岛位于法国海岸附近,最近的不到12海里;希腊一些领海靠近土耳其海岸10海里;法国一些岛屿横跨大西洋位于海岸附近,还有一些则位于太平洋岛国附近。

  菲律宾只是简单把距离远近作为其中国领土的依据。而依据海洋法公约,中国黄岩岛等本身也享有12海里领海和12海里毗邻区,菲律宾的经济专属区不应损害中国岛屿的领海和毗邻区,不应以专属区的借口侵吞中国领土。菲方的主张和行为与海洋法公约的准则背道而驰。把专属经济区的开发利用与海洋管辖权混为一谈,这是菲律宾在偷换概念、混淆视听。

  菲负责南海问题国际仲裁的主要官员本苏尔托在第一集末尾说:“南海架上的油气资源也很丰富,菲律宾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很大。”

  能源,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非常重要。但纪录片这样表达,一方面菲、情绪,另一方面想说,因为这片海域油气资源丰富、菲律宾需要能源,所以菲就可以中国的主权、主权、侵占属于中国的岛礁。这是典型的逻辑。

  在纪录片第二集中,主持人随同菲律宾海军人员乘坐快艇在相关海域进行了一次所谓的“外国渔民”行动。片中可以看到,菲方人员用英语大喊,“菲律宾海域,不要捕鱼,不要捕鱼!”,而“外国渔民”只是笑了笑。

  菲律宾海军军官费迪南·阿托斯对主持人说,一周大约有两次这种行动,“外国渔民”来自中国或越南。

  通过这样的画面,纪录片试图展示菲方对于“外国渔民”的无奈,博取同情。但是,菲方实际操作并非如同自己构建的“受气包”形象,下手、一点也不手软。

  菲律宾最高法院何塞·安东尼奥·卡皮奥在第二集中说:“中国认为自己两千年前就对南中国海拥有主权,但中国一直是农业经济,从未是一个海洋大国。”而菲律宾考古学家欧赛维奥·迪则说,菲律宾一直是个航海国家。这种说法罔顾历史,菲。中国古代的确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也创造了远洋的辉煌历史。宋代商船“南海Ⅰ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到了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中国造的宝船把中国人带到了印度洋,甚至带到非洲,这远非自诩“航海国家”的菲律宾所能比拟。

  在纪录片第三集中,主持人称,菲律宾希望通过“更加和平、更加负责任、更加”的方式解决与中国之间的问题,于是2013年菲律宾选择诉诸国际仲裁。

  这也是菲律宾的。事实上,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当事国双边对话解决问题,菲律宾不但,还要走国际仲裁线,如何能说“更加负责任”?

  卡皮奥在整部纪录片中一直中国南海主张的历史依据,声称不符合国际法。他曾在第二集中称:“国际法‘消灭’了历史。”但他又提到了西班牙会神父1734年绘制的地图,在地图上把黄岩岛标注为“Panacot”,以这个命名比中国的“九段线年说事。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生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2014年在香格里拉对话会就说过,“它不能追溯和重新划分历史上形成的的主权、主权和海域管辖权,同时它承认关于海洋和岛礁的历史性”。(凌朔 杨舟)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