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

※发布时间:2021-1-3 15:22:3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作为一部全景式地再现我国近现代史上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的鸿篇巨制,后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该剧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创作者为之投注了很大的心血。然而,创作如此规模的长篇历史剧,客观上具有相当的难度,其难度既体现在艺术把握上,也体现在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上,因此电视剧期间,对它的种种议论,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最近,我们走访了一些评论家、历史学家,请他们从艺术和历史的角度,剖析这部作品的得与失。

  倪震(电影学院教授):《太平天国》确实称得上是一部投资规模巨大、宏大叙事的。陈家林从八十年代的《努尔哈赤》,到九十年代的《唐明皇》、《武则天》,到末的《太平天国》,将近20年的创作历程,拍了一系列的历史剧、宫庭片。在这类题材里,他是我国电视剧事业中规模化叙事很熟练、很有成就的导演,他喜欢并善于表现这类题材。近期播映的《太平天国》,陈家林这方面的优势依然表现得很充分,规模化的造型,时间、空间调动得较好。

  但另一方面,这部戏给我的感觉是,许多艺术上的处理流于程式化、公式化,缺乏鲜明的性格特征。对陈家林等这样的艺术家,我们对他和他们的苛求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我们总期望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在拍了多部同类题材之后,“这一部”应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最近我看了美国影片《角斗士》,这部描述古罗马时代英雄的巨片,里面的战争和角斗的场面,看不到穿着古代服装而表现现代人行为举止的东西,人物刻画和周围水乳交融。而看《太平天国》,就有现代人穿上古代服装讲现代话的感觉。全剧人物表演,情景表现的戏剧成份过于强烈了点,有一种大规模舞台效果的感觉,这里有许多课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中国的电视剧创作,这些年来在资金技术设备等硬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软件方面,涉及到创作观念、电视剧美学等,依然问题多多。就说上述例子,为什么荧屏上出现许多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创作上却一一将就,这里就有一个软科学的问题。软科学里包含创作观念、创作美学。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钱大把大把地花,但创作上却进步不大,10年前电视剧创作上存在的弊病,10年后依然存在。电视剧虽然是大众通俗文化消费,但是观众在不断进步,时至今日,他们需要的是一道制作精美的文化快餐,而不是一盆五香、八角大料加了一大把,但烹调粗糙、味道欠佳的“大菜”。中国的电视从业人员是否该坐下来,冷静思考一下呢?

  沈渭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电视剧《太平天国》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既不真实、又不像史诗,而是由作者虚构出来的,穿着太平天国服装,使用太平天国人物的名字,以太平天国为历史背景的几对恋爱故事的大杂烩。

  不真实是这部号称历史正剧的最显著特点。这部戏所表现的内容和人物,和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戏中好几对男女爱情戏被作为主要内容,而把太平天国的历史作为背景一笔带过。比如洪宣娇、林凤祥的爱情,一笔带过了金田团营和金田起义的历史,又带过了长沙之战和太平军北伐;罗大纲和苏三娘的爱情,淡化了镇江战;程岭南和杨秀清、洪秀全的暧昧关系,抹去了太平军领导人妻妾成群的真实生活;杨秀清和傅善祥的爱情,突出了天王和东王的矛盾,但是淡化了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的种种、军事、经济的举措。总之,应该着力表现的历史内容都没有充分展现,太平天国的们为什么要发动这场起义?怎样发动起义?定都南京做了那些事,给观众的印象是模模糊糊的。

  这部大戏人物众多,但大多缺乏个性。剧中重点塑造的洪秀全,他在太平天国的前期,作为的才能看不出来;定都南京后,他作为天王,种种腐化的生活如妻妾成群,教,不问政事,深居简出没有得到很好表现。甚至打造天王府这样的大事也不去表现,好像太平军到南京天王府早已建造好了,事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写杨秀清,看不到他对太平天国的贡献,只看到他与洪秀全夺利,飞扬跋扈一面;虚构的女角大多聪明、漂亮,知书达礼:洪宣娇被写成救苦救难的女,傅善祥忠于爱情,洞察一切;女的均比男的强,洪宣娇比洪秀全强,傅善祥智慧超过杨秀清,石益阳比石达开能干,这真是让人感到太奇怪了。总之这些人物的定位大多不准确,由此显出了作者创作上的尴尬。

  属蛇的属相婚配表

  《太平天国》的创作者想表现什么样的历史教训?从目前来看,全剧过多的表现了太平天国的内讧和夺利,太平天国失败的深层次原因是太平天国颁发的一系列政策,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极“左”,是很不得的,这个重大主题没有表现,实在令人遗憾。

  茅家琦(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对电视剧《太平天国》,我的看法是既有成功也有不足。太平天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电视剧也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剧作,再现了当年农民英雄为改变社会面貌、谋求自身解放的英勇气概。剧中的歌词音乐让人百听不厌,引起观众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无限沉思。这部电视剧包括了三个板块:对清朝的战争、内部斗争、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剧情跌宕起伏,有较大的可看性。应该说,这是所有有关太平天国的影视剧中最好的一部。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部电视剧也存在着有待商榷的地方。作为历史剧当然容许也必须虚构,但艺术加工在原则问题上不应该历史的真实,否则就不是历史剧而是“戏说”。例如太平天国反对偶像、反对多、反对佛教,但该片描写了天王长女因婚姻失败而皈依佛门,显然了历史的真实;还有洪秀全对苏三娘、杨秀清对傅善祥的镜头,就不仅是庸俗化的问题,而且也有历史真实的原则问题。

  我个人还感到《太平天国》最大的局限性在于缺乏理论的深度。农民遭受沉重的剥削与,无法下去,,产生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一开始生气勃勃,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不久,农民队伍内部与内讧相继而来,最终被打败。电视剧仍然局限在对这种历史上多次出现的行为给予平面的描述和表现上,缺乏对造成这种历史循环现象的理论,对应当如何走出这种历史循环怪圈的道,作品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邹平(《上海戏剧》副主编、教授):《太平天国》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它的原创性,与以前电视剧制作中心所拍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相比,它没有古典名著作依托。太平天国的内讧这一段描写得最好,因为这一段的人物刻画得很鲜明,将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的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前一段的戏就没有这么精彩呢?主要是整部剧描写的清显得太单薄,像曾国藩这样的重要人物戏写得不够。当时清的强大一面都没有表现出来,这样,矛盾冲突就不够,进而大大降低了整部戏的可看性。另外,该剧的定位不准也是原因之一。《太平天国》采取正面、全景式的手法描写,最初的几集人物性格不鲜明,通俗地说就是太平军中都是,人物冲突不够。如果说这部电视剧针对的观众群是普通百姓,而剧中许多历史性的特殊问题又没有说清,观众便会不知所云,看不懂;如果说针对的观众群是知识,他们又会觉得不过瘾,最多只是差强人意罢了。

  历史剧要抓住现代观众的兴奋点,应该强调电视剧中人物的戏剧性,即将人物戏剧化。这个兴奋点《太平天国》没有抓好。《太平天国》中傅善祥、洪宣娇等女性形象虽然是虚构的,但对她们细腻入微的内心世界的刻画都很到位。可是用女性来表明正确的态度,男人处理不了的问题由女性来处理,即女性是“正确”的代表,将真、善、美这些代表历史进步的力量完全加到女性身上,这样写女性戏,让人不敢苟同。相对而言,剧中男人戏较单薄,对男性人物的刻画,其主导性格不明确,不如三国,比如曹操的性格特点是“奸雄”,刘备的性格特点是“”而又“”。人物的复杂性应与人物的主导性结合,《太平天国》中仅有人物的复杂性而无主导性,致使剧中人物性格也是模棱两可。

  写戏不同于写史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后一段时间,观众反映进戏较慢。我看,问题首先出在剧本上。写戏不同于写史。写史,事件、头绪再繁杂,人物再众多,都应如实记载;写戏,最忌头绪多,事件繁杂,人物众多和长时间地交待事件,而要一开始就展开矛盾冲突,让观众进戏,抓住他们。《太平天国》八集以前,大量篇幅用于交待事件、线索,众多的人物像走马灯似的掠过,分不清谁是谁,而不去写矛盾冲突,刻画人物,使演员失去了表现才能的机会。观众无戏可看,感到“没劲”,便大量地流失了。

  由于太平天国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内外部矛盾错综复杂,写成一部全景式的大戏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难度是极其大的。如果择其精彩篇章写成戏,既矛盾集中又有可看性。如可以编出《洪秀全与杨秀清》《洪宣娇与林凤祥》,像石达开这样的“末英雄”更可写成部好戏。

  这部片子起用了许多话剧演员。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要求不尽相同,这部戏中有的演员适应得不错,有的则不很适应。那种夸张的戏剧化表演,模式化和老一套的表演时有发现,给人以陈旧感。就说头号人物洪秀全吧,“只身闯公堂”,驳倒知县王烈,放出冯云山那场戏,就显得有点“端”和假,戏也出不来。他追赶愤而离去的苏三娘、罗大纲的队伍,向他俩负荆的戏,缺乏,不感人。

  高兰村有帝王相,但眼神中有股奸邪之气,演洪秀全并不合适。洪虽有这样那样的严重错误,但毕竟是个英雄。洪秀全出身农村小知识,受过影响,可在他身上,既没有来自农村的气息,也看不出的影响。太平军刚打下永安城便封王了,但从洪秀全和他部下的身上,不像不久前还是在农村种地的赤脚农民,倒像在宫中当了好几年帝王将相了。

  洪秀全被杨秀清杖打四十军棍之后,矛盾冲突空前尖锐,戏才好看起来。对杨秀清,洪秀全早已洞察其揽权,只是故意,让其于众人面前,现在到了下决心除掉他的时候了。他召集石达开、韦昌辉前来决断。洪秀全先是伤感地说杨秀清是广西老兄弟了,屡建功勋,虽杖打于我,除之不忍。接着又地欲擒故纵,要让出天王宝座。韦、石当然反对,韦昌辉更是代洪秀全说出了除杨最妥善的方法。洪内心大悦,嘴上却说出“虽亲手诛之,于心不忍,可为大计而论,不得不痛绝决”。在斗争中,洪秀全耍弄机巧,可谓游刃有余。演员高兰村运用几个含而不露的表情和眼神,层层递进,不露声色地借韦昌辉之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还有一场戏是杨秀清天父之命进一步要天王封他为“”。高兰村演的洪秀全先是愕住了,很快就冷静下来,因为除杨正在谋划之计,此时不忍,必乱大谋,借此机会让杨秀清的野心在众人面前也是好事。当杨秀清问他封秀清是你本心吗?他平静地答:“东王,世代。”演员在这里想一套,说一套:强忍,不露声色,使人相信在这场斗争中天王必操胜券。

  洪宣娇、苏三娘像是穿着古代服饰的模特儿洪宣娇、苏三娘这些女将,一身华丽的官服、靓丽的面孔,脸上是现代化的化妆,哪像在疆场挥刀厮杀的女兵,倒像是穿着古代服饰的模特儿。太平天国对妇女还是的,可剧中这些女将女兵的婚姻观、恋爱观和表达爱情方式与现代人相差无几,哪像是清代的农家妇女?更叫人纳闷的是选盖丽丽来演慈禧。慈禧决不是,有照片为证,怎能选个来演她呢?看来,导演是在用作号召。其实,光有是不行的,得靠戏。日前上映的美国片《U-571》里面一个女人也没有,全部是男人,由于戏好,票房居高不下。

  洪宣娇闹,历史上并无此事。赫赫有名的洪秀全之妹洪宣娇,清廷抓都抓不到,而她自己却闯到天子脚下的城,用三辆马车拉了三口棺材,一身素服,堂而皇之地前来为林凤祥,还义正辞严地驳倒了她的肃顺,甚至到旁拉住林凤祥的手诀别,如入无人之境。这场戏编得太离谱了,比“戏说”还“戏说”。连观众都不信,演员怎么能信呢?演员对戏建立不起,又怎能把它演得真实可信呢?

  和洪秀全一样,杨秀清、和石达开写得都较为符合史实。忠演的杨秀清权迷心窍、刚愎自用,演的韦昌辉工于心计,手辣,王诗槐演的石达开洁身自好、以求自保都符合角色要求。围绕着斗争,他们表现了各自不同的性格,有各自不同的结局,给人以程度不同的可信性,带给人们深刻的思索。

  孙飞虎演了30多个各个年龄段的蒋介石,这次改变戏演曾国藩,我特别注意他有没有露出“委员长”的影子。结果没有发现。人物的感觉变了,出现在屏幕上的是另一个人。演员没有把曾国藩脸谱化(他演蒋介石也没有脸谱化),而是把他演成一个有感情的正,一个文人统帅,和清朝的。对太平军他无情地,但对那些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临危不惧、的天国将领又表现出内心的和震撼。曾国藩兵败,投河自尽获救,左棠提了纸钱前来为他吊丧,曾不但不,反以上宾相待。放浪不羁的左棠快言快语,毫不留情,揭其痛处,曾国藩则是虚怀若谷,诚意地领教。孙飞虎在这场戏里演得很真实,让人相信曾是个求贤若渴之人。

  有个小角色值得一提,那就是英国传教士卢威廉。他对洪秀全自称是天父之弟礼貌地表示怀疑,向洪秀全申述他的女王在伦敦因而不能向他,是那样地随意和放得开。替仪美诊病的过程中,中文化的冲突,由于互不理解对方生活习惯而发生的误会,他演得是那样充满自信和认真,人们在笑声中接受了他真实的表演。从这位演洋教士的外国演员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与我们不同的表演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