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史重要发展时期

※发布时间:2019-6-7 7:52:4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魏晋南北朝以前,中国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体。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地主阶级庄园经济的发展,带有鲜明个性特点的私家园林勃然兴起,并逐步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枝奇葩。与此同时,随着佛教和的流传,寺观园林也开始大行其道。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系统便开始相互渗透,不断借鉴与转换。

  秦汉时代,皇家园林基本上形成了一池三山的格局。三山是蓬莱、方丈、瀛洲,反映了秦始皇对海外仙山的追求;一池是昆明池,寄托了汉武帝训练水军,以武力征服西南夷的愿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扬弃了秦汉宫苑以宫、殿、楼阁建筑为主,充以的形式;继承了古代园圃中山水的处理手法,游赏性有所增强,景观设计也更趋精致。

  孙吴的皇家园林,主要有华林园。据《建康实录》卷四记载:后主孙皓,“起新宫于太初之东,制度尤广……大开园圃,起土山楼观,加饰珠玉,制以奇石,左弯崎,右临硎。又开城北渠,引后湖水激流入宫内,巡绕堂殿,穷极伎巧,功费万倍。”东晋时的华林园更是美轮美奂,《世说新语·言语》载:“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自来亲人。’”南朝刘宋时皇家园林有覆舟山的乐游苑、青溪上的芳林苑、玄武湖东岸的青林苑、玄武湖北岸的我的泼辣女老板上林苑等,其园林建筑仍主要依靠玄武湖北、东、南三面的水和鸡笼山等山的自然条件。南朝萧齐时的皇家园林,有青溪上的娄湖苑、新林苑,钟山脚下的博望苑、长江边的灵丘苑、江潭苑等。苑内立店肆及从事音乐、舞蹈、杂技等文娱活动场所。陈朝建于侯景之乱后,其皇家园林虽在前代的基础上整修扩建,但规模气势大不如前。

  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使崇尚玄谈的士大夫们雅好自然、寄情山水之。但是,啸傲天地,流连山水,毕竟只能尽一时之兴。只有把自然山水搬入自己的宅居,才能日日与山水作伴。于是各级各类的官僚士大夫纷纷营造园林,成为时尚。东晋时期,士族地主多封占泽,营建庄园山墅。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在会稽都有庄园别墅。史载谢安“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诗文”。南朝寒人掌机要,发家致富后也建造山庄别墅。《南史》卷六二《朱异传》载:“起宅东陂,穷乎美丽,晚日来下,酣饮其中。”又载:“异及诸于自潮沟列宅至青溪,其中有台池玩好,每暇日与宾客游焉。”当时人工筑园,先在平地上堆起土山,并开挖水池与人工河渠。亭台楼阁与女乐之设,更是豪华型私园的特点。都是在朝或门阀士族所建,故大多趋向奢侈豪华。

  雅致型的城市私园,出现于东晋初年,王导在建康(今南京)为郭文营造的西园。《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郭文》:园中果木成木,又有鸟兽麋鹿,因以文焉。吴地的辟疆园,是东晋时江南最有名的私家园林。刘宋时期,戴颙“出居吴下,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宋书》卷九三)。南齐时,刘勔之子刘悦于其“宅盛治山池,造瓮牖”(《南齐书》卷三七),远比其父奢靡,已了其父造园“以为栖息”的旨趣。梁朝人庚诜“性托夷简,特爱林泉,十亩之宅,山池居半。蔬食弊衣,不修产业”(《南史》卷七六)。陈期人阮卓,不满于当时的,“以目疾不之官退居里舍,改构亭宇,修山池卉木,招致宾友,以文酒自娱”(《陈书》卷三四)。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上巳,王羲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行修禊之事。极幽美的自然景观,而无丝管弦之盛。上述这些园林,大多是不尚奢华,自然淡泊。多是充分利用自然,力求回归自然的文人化园林。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道观大量兴建,从而早期诞生了寺观园林这一新的类型,为中国园林艺术又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这一时期寺观园林的建造情况,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寺观园林整体园林化,教寺观多选址名山幽谷。在修建时比较注意寺观建筑与周边风景一致性,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因山就水,安排殿宇僧舍,使之曲折幽致。《世说新语·栖逸》:东晋沙门“康僧渊在豫章,去郭数十里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林列于轩庭,激于堂宇。乃闲居研讲,希心理味。”东晋高僧慧远途经寻阳(今江西),见庐山清静,就在江州刺史桓伊的支持下,修建了东林寺。《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出家于钟山定林寺。该寺的周边与钟山的整个自然景观均为十分吻合。二是寺观本身园林化。萧梁时建康最著名的园林同泰寺,“兼开左右营,置四周池堑、浮图九层,大殿六所,小殿及堂十余所。宫各像日月之形,禅窟禅林之内,东西般若台各三层,筑山构建,亘在西北,栢殿在其中。东南有璇玑殿,殿外积石种树为山,有盖天仪,激水随滴而转”(《建康实录》)。三是盛行“舍宅为宇”的风气,贵族官僚们多将自己的宅园奉献给。东晋司徒王珣及其弟司空王珉,在虎丘山前建造东西二宅以为别业。咸和二年(327),兄弟二人舍宅为寺,名“虎丘山寺”,分别称东寺西寺。南朝高僧竺道生曾在虎丘山讲经,说“一阐提人”皆可成佛,听者甚众,深受,连顽石也为之点头。这就是今日虎丘山上名胜古迹“千人座”与“点头石”的由来。

  从此,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类型并驾齐驱,并行发展的局面,不再单纯追求气派的宏大,而是由粗放转向精致。园林内部不再追求包罗万象,而是突出人和自然的亲和。人工园林建筑与自然山水花草,构成密切和谐关系,体现了对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追求。中国园林艺术中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重要特点,为此后园林艺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章来源于博贝棋牌850游戏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