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创作要有情怀

※发布时间:2019-5-6 1:14:0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说起历史剧的创作,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像我们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之丰富的创作资源——中国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对记载历史又极其重视,历代仅正史就卷帙浩繁,浩如烟海。这样波诡云谲、风雷激荡的历史,其中又包含多么丰富复杂的人生百态。这本该是众多创作者之福。但近年来,历史剧的精品并不多,这值得思考。纵览当下,历史剧的创作中存在诸多不良倾向。比如,有些历史剧依托现成的历史人物故事作为框架,却为所谓“戏剧冲突”而一味胡编乱造,不顾史实。这样的剧作尽管也许能获得不低的收视率,但从长远来看对历史剧创作是极其有害的。而另外一些剧作,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断,生拉硬拽地让古人去表达某种当下的思想观念。当然,更多所谓的“戏说剧”,则架空历史背景,随意虚构事实和人物,实在是让人不忍卒睹。针对当前国内历史剧创作现状,要想真正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创作者需思考以下几点问题。

  历史剧的创作要注意发扬民族美学。有些创作者过分张扬主体性,先行,把电视剧艺术变成影像化的哲学论文,以至于埋没了人物,了诗意,失落了情趣。这显然遗忘了我们民族美学所提倡的那些艺术传统:含蓄留白、传神写意、空灵洒脱的美学品格;丢掉了沿袭自宋元伶人那样嬉笑怒骂、挥洒自如的喜剧。最终让不少本来很有想法的创意变成了形式大于内容的自说自话。之所梦见吃饺子以会这样,除本土传统的原因外,还与长期以来文艺的影响有关。笔者并非认为的理论不可以借鉴,但需要考虑我们的民族接受心理。将的美学观点直接嫁接到中国的电视剧创作中,结果就可能是南辕北辙。比如,美剧在一部分中国年轻观众中受到追捧,于是不少从业者就鼓吹我们的电视剧要全盘照搬美剧的一套体系,结果创作出一些不伦不类、非中非西的作品。如果忽视接受心理、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搞生吞活剥式的中国版美剧,其实成功的概率并不大。

  历史剧作为一种类型剧,创作上应有自己的特殊性。艺术家需要在历史真实中提炼出艺术真实,这就关系到叙事技巧的。换言之,重要的不仅是“讲什么”,还有“怎么讲”。像前段时间连破收视记录的历史剧《芈月传》,在叙事上就做到了精雕细琢,构建了强烈而又真实可信的戏剧冲突。剧中,芈月成为秦国执政者之后,大刀阔斧地推行“商君之法”,然而她所爱的义渠君却手下犯法,把她推到了两难选择之中。一面是她的至亲至爱,一面是国家,编剧将主人公芈月设置在这样的特定情境中,使观众感到强烈的戏剧冲突。这不正是黑格尔所说的“悲剧是伦理的”吗?最终,芈月选择了国家,义渠君战死在她面前,将整个故事推向了最,让观众感受到伟大历史人物命运的悲壮,为编剧对人物与历史关系的叙事所折服。当然,历史剧不仅仅是为了讲述历史,更应该发挥引领观众审美心理的功能。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研究发现,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对应关系。无论欣赏何种文艺作品,观众必然会有自己特定的审美期待。当这种审美期待与历史剧中所提供的认识内容在一定层面上达成一致时,就会触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近期推出的电视剧《琅琊榜》,其在电视上收视平平,却在网络上火爆异常,正是因为契合了网上年轻一代的审美心理。这种心理,简单说,首先是对智力的推崇。剧中,“麒麟才子”梅长苏手无缚鸡之力,却依靠头脑、智慧,在帝都翻云覆雨,掌控朝局。在当代社会,市场经济充满机遇和竞争,给有能力者带来许多短时间内改变命运的机会。人们内心中都渴望自己能够拥有如梅长苏这样的智力,将对手一一击倒,成为社会中的强者。然而,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斗智,这部剧还不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琅琊榜》最可贵的一点,是创作者为斗争注入了明确的价值导向。梅长苏的行为不仅仅是为夺利,他有更远大的目标,就是。在理想主义缺失的当代社会,这样的价值导向就如一泓清泉,让观众振奋起来。剧中靖王反复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一定要使用有度,不能施于身上。这样的立意与生动的人物形象相结合,有很强的人格魅力,比许多只顾描写权谋斗争的历史剧有更高的品位,也确实更符合多数人对感的审美追求。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