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7年读了218本历史类书籍有关读书和中国近代史的话题问我吧!

※发布时间:2018-6-23 1:46:5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在2017年读了218本历史类书籍,有关读书和中国近代史的线年对我而言是读书上的“”,从16年的115本到17年的231本,正好翻一番。我的专业是历史,故所读书籍以历史类为主,共218本。此外,有33本历史书只是略读或者选读部分章节。

  我是张翼,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目前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常有人这样问我:“你是怎么读这么多书的?”“能不能教我读书的方法?”“读这么多书有什么意义?”

  我想,读书确实有技术上“方法”,我也是从每月只能读一两本书慢慢进展到一年读上百本书的。期间确实有不少经验和值得分享,但最重要的还是时间的投入,后者是前者能够发挥效用的根本。有关读书的话题或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话题都可以与我讨论。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但一定尽力传达有价值的思想。

  您好,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最近上课讲的近代史发现跟初高中内容没啥变化,关于对伟人的赞颂是否太极端呢?也有一批人说“学了历史仍然不了解历史”,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请问您上的是历史系的课程吗?如果是课程的“中国近代史”那么自然不会和高中有什么区别。但是如果是历史系的课程那就比较奇怪了。

  所谓的“学历史仍然不了解历史”的说法,我觉得有一定道理。毕竟深入学习下去,就会发现自己掌握的史料,知道的研究方法,甚至文字功底都局限着自己的研究以至于无法全面的呈现自己的研究所得。这本质上是个历史哲学的问题,越深入研究就越感到自己的,这也是学人正常的感受。

  您好,我读书总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或者就是一段时间之后就忘记了。(例如一些历史书和学术性的书)您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吗?

  看不懂的第一个原因是书中所用的许多概念还不了解,这个只能一个个查,先用,然后根据中或许有提供的链接再寻找专书查阅,要不然就是找一些历史名词词典查找,这是必要而且需要长期积累的事。还有一个原因是作者本身行文太晦涩或者翻译问题,那这谁都会遇到,不过问题在于如何从晦**本中寻找关键信息,这必须结合第一点,只有在明白晦**本中出现频率更大的不熟悉的概念之后,才能快速提取有效信息。

  SO对某登读书会之流觉得有些滑稽。所以也想向您请教一下,您如何看到读书会之类的知识消费组织呢

  长三角各城市发展存在不平衡,是历史阶段、自然经济区位、资源禀赋等各要素叠加效应的结果,也是正常现象,在短期内很难根本扭转,这是需要面对的现实。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我认为缩小城市间经济差距依赖两方面机制。一是市场机制,通过降低不同行政区之间的交易成本,促进产业的梯度转移,促进各类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合作机制,促进间、企业间跨地区合作,例如跨行政区的产业园区合作,张江杭州湾科技园,就是在张江高科技管委会支持下,由平湖区、金山区和上海张江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跨省的科技园区,为长三角经济层面的一体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长三角一体化是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而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最直接的就是当地的获得感,主要来自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如医疗、教育、养老、健康、交通等,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领域。跨省医疗费用报销流程简化了,跨省断头打通了,整体质量改善了,民生领域服务水平提高了,当地的获得感自然就提升了。

  本文由325棋牌 (www.325games.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