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出好剧本更要出编剧新人

※发布时间:2017-12-5 12:20:1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对于许多具有编剧才华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渴望专业、梦想舞台演出机会,却缺少有效的途径。剧本评审通过,很多年轻人当场落泪。”青年编剧扶持项目评审现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常被追梦者的热情打动:“他们的笔下有记录当代生活的白领故事,有用传统戏曲表现人生的作品,还有讲述上海近现代史上著名人物的厚重题材……这些剧本让我们看到年轻人的活泼敏锐、视野开阔,看到他们传承文化的自觉和对历史的。”

  上海昆剧团俞振飞昆曲厅昨天下午连 “演”三出戏:昆剧《结》、京剧《与野兽》和淮剧《浦东人家》。此“演”并非正式上演,而是由演员演绎片段章节,展示剧本舞台的初步面貌。

  4月末起,这一形式的剧本朗读会在上海已是第三度举行。9部线部戏曲逐一登场,这边厢“演”,那边厢苏浙沪部分院团代表边看边议,向中意的剧本抛出橄榄枝,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聘请的专家则坐镇现场讲评。在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下,一条由创作者源头到演出下游的通道在剧本朗读会上悄然呈现。

  一些重大戏曲赛事上,编剧群体往往是老面孔扎堆、新面孔难觅,有时,一名资深编剧有3、4部作品入围获;挑大梁的舞台编剧多是40后、50后,就连60后、70后都难得一见。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罗怀臻感慨:“几年前,一次全国剧作家上,我这个50后居然是最年轻的。而在这种场合,我被称作‘最年轻’已经20年了。”

  青年编剧后继乏人由来已久,越来越多的艺术院团不设编剧岗位,或有岗位却形同虚设,编剧专业被边缘化。“一些看似摘金夺银成绩不错的剧团,出现了灯下黑——属于自己的创作人员相当匮乏。”罗怀臻说。

  编剧断档之忧何解?《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和 《2013年度中国戏剧艺术发展报告》中,不约而同提到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青年编剧扶持项目。这一始于去年的计划,对青年编剧作品实行单独申报、单独评选,并给予配套扶持。基金会不但评选申报作品,给予青年作者每部作品5万元至10万元资助,还为作者配备指导导师,获得资助的剧本由基金会结集出版,并组织朗读会向院团推介。对于将获得资助的作品搬上舞台的院团,或投入拍摄的制作单位,基金会还给予相应的演出、摄制配套资金。上海这3场新剧本朗读会,正是对去年获得青年编剧扶持项目资助的舞台剧目的一次集中展示。

  通过这一扶持项目,一批年轻编剧创作的剧本名花有主。话剧《苏州河》不久前搬上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舞台;儿童剧《水果家族》上周末在儿艺马兰花剧场演出,票房不俗,编剧汪菲刚满20岁。昆剧《结》、童话京剧《与野兽》和淮剧《浦东人家》分别落户上海昆剧团、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淮剧团,正在做上演准备。电视剧剧本《依水之恋》的“下家”上海礼傲影视文化传媒公司,也正积极筹措该剧拍摄。

  “对于许多具有编剧才华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渴望专业、梦想舞台演出机会,却缺少有效的途径。剧本评审通过,很多年轻人当场落泪。”青年编剧扶持项目评审现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常被追梦者的热情打动:“他们的笔下有记录当代生活的白领故事,有用传统戏曲表现人生的作品,还有讲述上海近现代史上著名人物的厚重题材……这些剧本让我们看到年轻人的活泼敏锐、视野开阔,看到他们传承文化的自觉和对历史的。”

  塑造近现代上海文化精英形象的 《天地玄黄马相伯》,剧作者许静波毕业于复旦大学,目前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研究领域是上海近代史。许静波有10多年的校园戏剧经验,“但学生剧和专业话剧之间还是有着巨大鸿沟,这道沟很多人无法越过去。基金会搭起的这座桥梁,让我能与真正的从业者交流、学习。”

  “第一眼看到剧本,觉得年轻编剧能写出这样适合昆曲的文辞实在难得。”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青年编剧扶持项目给年轻编剧带来机会的同时,也让舞台尤其是昆曲这样的传统戏曲舞台,接触到新的想法和创意。

  “青年编剧扶持项目推出了一批编剧新人,推送了一批视野开阔、内容鲜活的剧本。”罗怀臻认为,“这个为新人和舞台牵线的‘红娘’当得及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