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业内人士冒冷汗的纪录片告诉你为什么孩子会掉进手机的陷阱

※发布时间:2020-11-3 20:04:3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看完让我对“手机”这件事有了深一层的了解,明白到这不是孩子爱不爱学习或者靠意志力就能抵御的事情。

  最后,有了足够的数据,就可以在广告上赚钱,大到开屏的广告,小到每个用户的精准广告投放,还有自己的广告。

  同时,纪录片还提到了一门所有的硅谷人才都上过的课:劝服性技术,它就像是互联网时代的魔术教程。

  大多数手机软件刷新方式是相似的,往下拉,最就是新的内容。再往下再刷新,又是新的,每次都是,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正积极强化”。

  所有的受访者也都表示自己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和程序员,即使知道背后运作的所有原理,也还是会忍不住每20分钟拿起手机看一看。

  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增长了万亿倍,我们身边没有任何东西的创造翻新速率能够与之相比。

  我们的大脑,我们的生理机制也已经很久没有进化了,人们会被手机深深吸引住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它就是奔着我们的注意力而来。

  你几乎能在所有的手机软件上看到社交的影子,无论这款手机软件初始设计的功能是什么,它最后都会添加上社交、交友、评论的功能。

  斯坦福大学的Anna Lembke教授解释道,和别人联系,直接影响着赏通中的多巴胺。这是我们几百年来进化的机制,我们需要通过联系形成群居,建立关系。

  同时,Anna教授也表示即便自己拥有再多的理论和经验,也还是和我们普通父母一样,每天在提醒孩子们愉悦和痛苦的平衡,多巴胺短缺的状态和手机上瘾的风险。

  社交上的爱心、点赞、大拇指出现,最初是为了爱设定的,但很多人因此变得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获得完美感上。

  每10万名少女中每年因为割腕或者进医院接受治疗的数据,在2011年前都是处于平稳的状态。

  除此以外,很多父母是不是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孩子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难沟通,是不是在网上学坏了?

  他表示所有我们看到的相关视频、感兴趣的内容,靠的都是算法推荐,但这算法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友好。

  它是在几个兔子洞当中,找到哪一个兔子洞最贴近你的兴趣。然后,当你开始观看其中一个视频,它就会不停地给你推荐下一个。

  这个做法大大地增加了人们观看视频在线的时间,但与此同时也让所有的观点面临前所未有的分化局面。

  推荐视频的算法让每个人都在重复看同一个观点,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观点,给人一种全世界都和自己一样的感觉。

  互联网的出现让大家陷入了自己的“兔子洞”当中,不同的声音和意见越来越难听得见,也更难有机会学着与不同的声音相处。

  在关闭了手机和iPad的视频、游戏、新闻、读书、儿歌等软件的消息提醒后,没有了振动、声音、亮屏打断我的工作,我能很好地集中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让注意力不断分散。

  父母以身作则不仅是我们要少也玩一些手机,还要多点和孩子一起互动,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的时间尽量是让以亲子间的互动为主。谭凯的妻子

  第一在每晚的固定时间所有设备不能进入卧室,不管是什么时间(比如,睡前半个小时所有设备需要拿出去)

  第二个原则,有专家认为应该在16岁之前使用社交,我们家是微信qq联系工具可以有,其他的也是在高中前不允许。毕竟很多互联网的大佬是连电子产品都不给孩子用的。

  第三个原则,和你孩子研究出一个时间预算,如果你和他们聊“你每天想在你的设备上花多少时间,你觉得合适的时长是多少。”大多数会说出一个合理的数字。

  但是后来我发现不仅父母,很多孩子也会把喜欢玩手机归咎在自己意志力不足上,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差劲。

  明白这不是孩子有足够意志力就能做到的事情,用新的角度和身份重新认识手机,或许会对我们改变和预防孩子的问题更有帮助。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